两年前雷军官宣
龙8娱乐小米将造车,并把它誉为“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后,小米造车的一举一动都为市场所瞩目。
11月15日下午工信部公布最新一批新车申报目录,小米汽车赫然在列。这意味着小米继8月获得发改委批准后,解决了工信部要求的资质问题,真正踏上造车之路。按照小米方面规划,这款新车将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
在造车之路上筹备多时的雷军,终是可以在明年同自己的爱车一同亮相车展,而不只是一个看客了。
工信部目录公布后,小米汽车首款车也随之揭开神秘面纱。不少网友表示,小米汽车首款车外观还是不错的,接下来就看车机智驾和价格。
从工信部披露的信息来看,小米第一款车会是轿车,命名为“SU7”,车型产品商标为“小米牌”。 长 4997mm、宽 1963mm、高1440mm以及轴距3米,意味着小米该款车型定位是C级豪华轿车。不过,作为小米要为年轻人打造的第一款“Dream Car”,该款车最终售价值得期待。
此外,目前在工信部目录里的小米汽车将分别采用来自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离子电池以及比亚迪旗下襄阳弗迪电池的磷酸铁锂电池,并采取不同功率、厂商的发动机。这表明小米首款轿跑在入门配置和顶配上会做出一定区隔,顶配用以集中展现技术实力,其他配置则是走量的车型。
小米需要在上市后快速打出自己的声量,在短期内快速走量。
以至于此次小米汽车拿到工信部的“路条“,都显得有些急迫。工信部信息显示,小米汽车尾部标着“北京小米”字标,企业名称则是“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这和“北京奔驰”异曲同工。不过也有投资者质疑,这是否是说小米汽车是北汽集团代工?
对此,有接近小米汽车人士表示,小米汽车目前是借用北汽越野的生产资质,但在小米汽车自己的工厂产线上生产。这种模式下,无需代工,即可合规地由小米汽车自己的工厂生产。接下来小米汽车规模上量,小米也可能获得独立生产资质。
对于入局造车的科技巨头、新势力而言,独立生产能够获得更好的品牌口碑。包括蔚来汽车等车企,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从工信部公布的信息则可以看到,小米汽车的生产地址就是目前小米汽车工厂的所在地。
小米方面对此不予置评。北汽方面人士则回应华尔街见闻,没有更多可透露的信息。
即便是解决了生产的问题,雷军和他的小米依旧不能掉以轻心。
从2021年官宣要入局汽车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快速走过了电动化的上半场,拉开智能化下半场角逐的序幕。甚至中国市场变化之迅速,远超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等业内大佬的预期。
时间,俨然成为横在雷军躬身入局,带着小米进行“最后一次创业”前的一道沟壑。以至于雷军这次创业显得有些惨烈,小米汽车首战不容有失,开局即决战。
纯粹的“性价比”,很难让小米从眼下仍在持续的价格战中脱颖而出。
况且眼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华为通过问界、智界在汽车界打出声量,小鹏依托智驾“起死回生“,其他玩家也一众玩家围绕智能化战得热火朝天,试图让自己在“智驾”、“智舱“方面的领先能力,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清晰认知,成为自己在智能化下半场最显著的标签,最终反映到销量上。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预计,小米汽车在2024年发售,首年出货量在5-6万辆,如果售价接近25万元甚至更低,在出货量还有更多的上修空间。
这个首发出货量,对小米来说远远不够。按照小米内部规划,其首款车型计划第一年销售10万辆,随后三年累计交付量达90万辆。对于一个新的入局者来说,这是个野心勃勃的目标。
小米的机会点,在于智能化的下半场不过刚刚开始。
有国际投行主管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中国的电动车市场的竞争焦点已经不在于三电,而在于智驾、软件、服务和营销等体系化的竞争。小米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把自己的整个“生态圈”整合起来,在商业模式上做更多的创新。
通过小米集团、小米产投以及和雷军关联的顺为资本,小米系的投资触角延伸至智能驾驶汽车产业链多个层面。激光雷达厂商禾赛科技、速腾聚创,提供自动驾驶方案的Momenta、Deepmotion和纵目科技等等,小米在智能化下半场已布局多时。
就上月底,小米发布小米澎湃OS,雷军也借此发布小米集团全新“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向外展示这家科技巨头在智能座舱方面的准备。
作为一家有着涵盖手机、操作系统、IoT等软硬件生态的科技公司,小米有着完整的智能生态体验;小米汽车未上市先火,以及它过去供应链的积累,让供应商能够给予小米汽车足够支持;小米遍布海内外的销售渠道等等。小米有着目前场内很多玩家所不具备的全方位竞争力。
只是造车玩家们遭遇的难题,雷军接下来都要应对一遭。产品力的提升,与之配套的产能等等,雷军眼前的坎还有很多,需要他一一攻克。
雷军的“人生最后一次创业”野心很大,一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未来成为世界前五。雷军在造车的马拉松上,才刚刚迈过“起跑线”。
□ .周.智.宇 .华.尔.街.见.闻